011-從夏多布里昂找到列維史陀

大年初一來貼文, 這可能是我目前寫過最長的一篇文吧, 已經超越微量練習的原則了:

*****

最近在工作時發現有個作者在他的每篇文章中都要引用一些知名作家的文句, 其中下面這段話引起我的興趣, 尋找原文的同時也展開了一場燒腦之旅. 那段文句如下:「每一個人, 身上都繫著一個世界, 由他所見過、愛過的一切所組成的世界, 即使他看來是在另外一個不同的世界裡旅行、生活, 他仍然不停地回到與他相繫的那個世界去.」(出自法國作家夏多布里昂)

身為一個語言學習者, 看到這種有意思的, 總是免不了想要找出原文, 一探究竟. 雖然他的原文是我沒學過的法文, 但至少也得找出大多數本地人比較熟悉也是很多中譯本所依據的英文, 於是我找到如下的版本:

Every man carries within himself a world  made up of all that he has seen and loved; and it is to this world that he returns, incessantly, though he may pass through and seem to inhabit a world quite foreign to it.”

當然我並不就此滿足, 接著就必然是要有我的主要學習語, 也就是義大利文版了. 經過一番嘗試與搜尋, 我在一個義大利人的部落格找到了這樣的版本:

«Ogni uomo - scrive Chateaubriand - porta in sé un mondo composto di tutto ciò che ha visto e amato, a cui ritorna continuamente anche quando percorra e sembri abitare un mondo straniero».

我依照這個義大利語所做的翻譯:

每一個人, 夏多布里昂寫道: 本身都帶著(porta in sé)一個由他看過與愛過的一切(tutto ciò )所組成的世界(un mondo composto di); 即使(anche quando)他旅行(percorra)或似乎是居住在另一個不同的世界, 他仍不斷地回到那裏去(a cui ritorna continuamente). 

在這個版本中有“scrive Chateaubriand" (夏多布里昂寫道)這樣的敘述, 顯示這是出自某人的引用, 語氣是作者引述夏多布里昂. 於是, 又經過一番搜尋發現, 這段文字可能是源自大名鼎鼎的人類學家Claude Levi-Strauss. 他在Tristi Tropici(憂鬱的熱帶〉一書的義大利文書名) 就是如此引用夏多布里昂:«Ogni uomo - scrive Chateaubriand - porta in sé un mondo composto di tutto ciò che ha visto e amato, a cui ritorna continuamente anche quando percorra e sembri abitare un mondo straniero».(Voyage en Italie alla data dell11 dicembre) 文中註明引述自夏多布里昂日期為十二月十一日的義大利之旅, 到此我的版本搜尋算是完成.

不過因為很好奇繼續看下去, 接下來卻開始傷腦筋了. Levi-Strauss接著寫道:

Ormai il passaggio è possibile. In modo inatteso, fra me e la vita, il tempo ha allungato il suo istmo; venti anni di oblio sono stati necessari per condurmi di fronte a un’esperienza antica, di cui una ricerca vecchia quanto il mondo mi aveva un tempo rifiutato il senso e tolto l’intimità. 

這看起來不算很難的文字, 想轉換成中文時, 就發現自己的理解不夠精確. 因為要是照著翻譯, 保證那中文慘不忍睹.

不然你看, 這是我沒有修飾的翻譯:

而今這穿越是可能的. 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 在生命與我之間, 時間加長了他的地峽; 二十年的遺忘是必須的, 為了要引領我面對一個古老的經驗, 那經驗中像世界一樣古老的探尋曾一度拒絕給我意義也切斷了熟悉感.

於是我想找找有沒有中文版可參考, 可惜手邊沒有書, 離圖書館有點遠, 想去書店翻, 竟然連書店也沒有這本書! (我還因此發現台北重慶南路的書店完全都不行了, 已經沒有什麼寶藏可挖)

, 所以我只好在網路上一直搜尋, 找到一個線上英文版:

Henceforth I can pass from one of these worlds to the other. Between life and myself, Time has laid its isthmus; and it is a longer one than I had expected. Twenty years forgetfulness has enabled me to elucidate an old experience: one that I had pursued to the end of the earth without managing either to decipher its meaning or to remain on intimate terms with it.

我依此版做的翻譯: 此後我可以在這些世界中穿梭. 在生命與我之間, 時間展開了他的地峽, 它的長度超越我的預期. 二十年的遺忘讓我得以釐清一個過往的經驗, 一個我既無法理解其意義也不知是否與它維持密切往來的經歷.

英文版容易理解多了, 但是後面部分顯得比義大利文還複雜.

接著, 我鍥而不捨的竟然找到一個中國人開播沒多久的podcast, 主持人計畫在節目中分集讀完這本書, 節目才開始幾集, 我很容易就找到她朗讀的那段文字(第一部第四章結尾), 用力聽寫記下以下的中文, 坦白說, 那中文聽起來是順暢的, 但打出來後越看越覺得怪: 

從此以後可能把兩個不同的世界之間溝通起來. 經由預想不到的方式時間把生命與我自己之間的距離拉長. 在我能夠回顧省思我以前的經歷之前, 必須先經過二十年之久的遺忘期. 以前, 我曾經在世界各地到處旅行尋找那些經驗, 可是當時我並不了解其意義, 也不能欣賞其精華的本質.”

我明白翻譯是一個困難的工作, 在全然不同的語言之間轉換又要不失原意, 對譯者來說都是燒腦的工作.但讀過義文與英文版之後, 中文顯得有那麼一點可疑. 雖然他試圖以具體直白的敘述來解開那些謎團. 但似乎添加了太多東西.

最後, 我決定嘗試去讀這段文字的法語也就是他原來的文字, 雖說我沒有正式學過法語, 但多少看懂一點. 於是我找到一個線上的掃描版本, 用螢幕擷取的方式印出那一段, 再用我打出來的字搜尋到法語網站上的文字, 這麼麻煩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法語字母的符號我不會打:

«Chaque homme, écrit Chateaubriand, porte en lui un monde composé de tout ce qu’il a vu et aimé et où il rentre sans cesse, alors même qu’il parcourt et semble habiter un monde étranger. » Désormais, le passage est possible. D’une façon inattendue, entre la vie et moi, le temps a allongé son isthme; il a fallu vingt années d’oubli pour m’Amener au tête-à-tête avec une expérience ancienne dont une poursuite aussi longue que la terre m’avait jadis refusé le sens et revi l’intimité.

經過這樣的比對, 同是羅曼語系的義大利文譯本在結構上看起來當然是最接近原文的了.

這樣我也就發展出一個我自己理解的譯文:

"夏多布里昂寫道: 「每一個人, 都自帶著一個由自己所見與所愛過的一切所組成的世界. 就算他旅行, 或似乎是住在另一個不同的世界, 他仍會不斷地回到那裏去. 」如今這樣的穿梭是可能的. 在生命與我之間, 時間以超乎我想像的方式拉開了鴻溝, 它得花上二十年的遺忘來引我面對一個過往的經驗──那是場天荒地老般的, 曾經一度讓我找不到意義並感到疏離探尋."

所以這就是憂鬱的熱帶一書第一部分的結尾. 第四章 Ricerca di potenza (權力的追尋). 這本書我較年輕的時候試圖想讀, 卻跟百年孤寂一樣最後都夭折, 除了一些部族的插圖, 也不太記得裡面寫了什麼. (雖然厚書是致命傷, 不過我可是曾輕鬆讀完了英譯本安那卡列尼那呀!), 但我永遠記得他一開始的那段:

Odio i viaggi e gli esploratori, ed ecco che mi accingo a raccontare le mie spedizioni. Ma quanto tempo per decidermi! Sono passati quindici anni da quando ho lasciato per l’ultima volta il Brasile e durante tutto questo tempo ho progettato spesso di mettere mano a questo libro; ogni volta una specie di vergogna e disgusto me l’ha impedito. Suvvia!…(我的譯文:我討厭旅行和探險家, 而我現在卻要來述說我的遠征. 但我是經過多長的時間才決定要這樣作!距我最近一次離開巴西已經過了十五年, 這段時間我時常想要著手書寫這本書, 但每每都有某種羞恥與反感讓我無法進行. ) 跟我決定開這個部落格一樣, 常覺得自己又不是很強幹嘛寫外語的學習, 就這樣拖延下來. 

但不管, 不寫下來我就無法記下我學過的東西! 這就是本篇長文的生成紀錄.

** 再來就是一些詞彙:

percorra: 原型是percorrere. 這裡用的是congiuntivo. 所以是假設語氣. 這個字一般都譯作旅行. 我特別提出它是因為原文法文是parcourt, parcourir的第三人稱. 這個字是走遍或是經過的意思. 在義大利文的解釋裡是指穿越一個特定的地區. 例如: 波河流經整個帕達那平原. Il Po perccore tutta la panura padana. 或是走遍某地: Ha percorso tutta Italia.

同一群的字: il passaggio, 法文le passage . 中文都被譯作旅行, 英文則都譯作pass through. 他有轉移, 移行的意思. 再說文中講的是外在旅行的世界與自身那個世界之間的穿梭. 所以我認為不應該譯作旅行.

istmo: 地峽. in geografica, lingua di terra relativamente stretta che unisce due ampi territori circondati da acque...(da treccani) 翻譯的時候我們將他引申為距離.

oblio: 忘卻

condurmi di fronte a 引領我去面對...

我喜歡這詞的法語裡用tête-à-tête avec...看起來就很明確的是與某事面對面(文中指的那個舊的經驗), 英文則是很直接地說是enabled me to elucidate an old experience讓我得以釐清一個以前的經驗

vecchia quanto il mondo : 這是一個經典的形容詞, 比喻很久遠, 他用此來形容那個探索像地球那麼古老, 所以那中文把這部分說成的「曾經在世界各地到處旅行尋找那些經驗的敘述太超過了. 比對原文與其它譯文後, 感覺是譯者很費力的加添解說, 中文讀者看不懂, 最後越講越遠. (有趣的是, 我在豆瓣上看到有人對此書中文翻譯很不滿. 然後有人說, 原譯的台灣版本到中國之後, 出版者有做一些修改, 或許因此才變得如貼文的人說的: 哪像人話?)

再來就是一直讓我困擾的兩個詞:

mi aveva rifiutato il senso: 拒絕給我意義

mi aveva tolto l’intimità: 切掉我的親近感, 英文用without managing ...or to remain on intimate terms with it 更容易懂.

在我沒有看懂來龍去脈時, 這部分頗令人頭痛. 因為難以理解前述的古老經驗, 不僅不給他意義還剝奪親密感. 大概我的生活比較單純, 關於人與他的經驗之間的關係我沒有想過可以用親密感來形容. 當我知道, 他是在講自己二十年前從法國遠渡重洋到巴西叢林的人類學探究經歷時, 我好像懂了他說的那個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所拉長的間距, 那個久遠的探索在過程中所給過的懷疑. 這讓我想到學習義大利語這件事, 也曾經感覺自己和這個語言很密合, 很熱切的學習應用. 但有時發生一些事件, 也讓我感覺艱難, 疏離, 甚至想要放棄不學了. 例如我到現在已經6-7年沒有去義大利, 工作上也用不到這語言, 也沒有認識什麼值得維持長久關係的當地人, 這一兩年甚至因為找不到意義和目標而不想再花時間在義大利語上面了. 因為這樣一面懷疑一面還是半強迫的找出一些吸引我的東西繼續走下去.

Suvvia! 以上就是尋找版本的日常之微量紀錄

ps. 這裡紀錄的都只是我個人的理解, 若有不同的看法, 歡迎討論.  


*****

搜尋的時候發現一些部落格

http://www.filosofiprecari.it/wordpress/?p=1658

最先找到的義大利語出自 https://cheteatrochefa-roma.blogautore.repubblica.it/2019/08/23/kilowatt-festival-2019-partecipare-e-normale-v-d-s/ 文章標題 kilowatt festival 2019 - partecipare è normale 

在這個podcast聽到的那段中文: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1ddbb701f7c9738c060ca88

法文版

Levi-Strauss_Claude_Tristes_tropiques_1957.pdf (monoskop.org)

英文版

triste tropics.pdf (negrophonic.com)






Commenti

Post popolari in questo blog

È ciò che avrebbe fatto l'eroe Himmel (英雄Himmel嘛會按呢做)

我從政的時候, 立志改變台灣. Quando sono entrato in politica, ero determinato e trasformare Taiwan.

Dante Alighieri bô kóng hit kù ōe/Dante 無講彼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