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Visualizzazione dei post con l'etichetta 字彙

040 -in un battibaleno 迅雷不及掩耳

今天早上學到一個義大利片語(?應該是叫做片語吧)叫做 in un battibaleno. 意思是一瞬間、一眨眼的時間。通常我們學會的都是in un attimo,我覺得in un battibaleno 滿有畫面感,很生動。 我們把字拆開來看就會很明顯: batti+baleno battito-拍、擊 baleno-閃電、瞬間 in un battibaleno一個閃電的時間,就是迅雷不及掩耳的快速。 我還想到一個更有畫面的: un battito di ciglia Ciglia是眼皮的意思,很清楚的就是一眨眼的意思 這個字還有senza battere ciglia 連眼皮都不眨一下 其實我剛聽到這個詞的時候,想到的是一些不相干的東西,一個就是鯨,他的義大利文是Balena,不要寫錯啊! 另一個是歌劇裡的詠嘆調。 在莫扎特的歌劇唐‧喬望尼(Don Giovanni)裡有一首滿好聽但歌詞頗有受虐狂感的詠嘆調叫做 Batti, batti, o bel Masetto(你打吧,你打吧,噢馬塞多)。講的是到處誘拐婦女的Don Givanni誘拐了鄉民Masetto的未婚妻Zerlina,Masetto很生氣。心有悔意的Zerlina唱出這首詠嘆調一邊撒嬌一邊請求原諒, 總之歌詞內容聽起來就是很嬈嬌又很受虐狂,感覺不太正經,因為後來她又再度被Don Givanni誘惑,真是腦波很弱。 in un batter d'occhio in un attimo, in un baleno in un battito di ciglia

021-stand four-square behind

聽英國首相 Boris Johnson 在慕尼黑的演說時 , 聽到一個詞 , 趕緊記下來 . And every time that Western ministers have visited Kyiv, we’ve assured the people of Ukraine and their leaders that we stand four-square behind their sovereignty and independence.(from  Boris Johnson speech ) 就是那個 stand four-square behind, 義大利文好像有好幾種說法 .我知道的有: essere al fianco di:  Siamo al fianco della vostra democrazia. Siamo al fianco degli ucraini. essere solidali con: Siamo solidali con Ucraina. 還有找到這個感覺跟英文很像 : fare quadrato: unirsi, restare compatti per proteggere qualcosa Gli USA son  o al momento in pressing sull’Europa, cercando di fare quadrato attorno a Kiev...(Tensioni nel Donbass: Russia e Ucraina spaventano la NATO/16 Aprile 2021 sul orizzontipolotici.it) Bisogna fare quadrato attorno a Ucraina 台語 :  sio-thīn  相伨   tsuân-sè-kài  ê  mínzhǔ  kok-ka   lóng ài tàu-sio- thīn. Boris Johnson speech Prime Minister's speech at the 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 19 February 2021 -...

019-fare soldi a palate

我老闆因為很老派, 很多東西寧願花很多錢也不要改變用法. 例如我們常用的印表機, 三番兩次我們提議用租的, 他就是堅持要買. 結果, 我們花在耗材上的錢, 不知道已經可以買幾台高檔印表機了. 這星期我們又訂了一批墨水, 早上送來時, 我看到帳單跟同事說, 又一台印表機囉. 同事說, 難怪賣耗材的公司每次送貨來都好開心, 一路笑著進來. 然後我就想到一個英文:to be laughing all the way to the bank. 字面上是笑進銀行去, 真實意思就是海賺一票啦!這真是一個很貼切的說法啊. 當然我一定也不會忘記義大利文的說法, 那就是 fare soldi a palate. 我以為義大利人應該更現實的, 結果竟然只是用鏟子來形容...palate是鏟子, a palate就是用鏟的, 比喻很多的意思. 比起英文的銀行, 鏟子真是太弱了. ps.  為了查更多例子, 我發現臉書竟然有一個頁, 就叫做come fare soldi a palate如何賺大錢 此外我也找到這個網站, 可以學一些財務思考方面的詞: Fare soldi: metodi belli, brutti e cattivi https://mauriziomapelli.it/educazione-finanziaria/fare-soldi-metodi-belli-brutti-e-cattivi/281/ 這篇報導標題也用到, 甚至他的圖片就是一隻唐老鴨叔叔在鏟錢 https://ilgiornalepopolare.it/roma-soldi-a-palate-ma-arriva-solo-un-mese-di-ritardo-nel-pagare-le-tasse/ 其餘例句請自己google

018-什麼是pippone

有一天在聽 podcast 的時候 , 聽到一個字讓我立刻用筆記下來 , 然後重聽一次剛聽過的內容 . 一方面他是俚語 ( 有說是來自羅馬方言 ), 一方面他是用其他比較尷尬的事引申過來的, 我猜一般的義大利文老師應該不會教 . 那個字就是 Pippone. 那個 Podcast 的播主 , 因為對義大利政治現況有點失望 , 談起了對事物意義的追尋 . 他聊了很多之後 , 講了那個字 . 他說 有人會說 ma tutto questo discorsone filosofico, tutto questo, in Italia si dice, pippone, alla fine non ci da  una soluzione... 意思是他一個人的牢騷不滿又沒有辦法解決問題 , 到底有什麼意義 . 我查了一個俚語的網站 , 上面對這個字的解釋是 : 一段冗長 、 沉重又無聊的發言 , 由單獨一 人漫無方向地 、 沒人回應或沒有任何回應可能性的發言 . 說它的來源尷尬 , 因為它是從義大利語中眾多關於 「 自慰 masturbazione 」 一詞的用語之一 的 pippa 引申過來的 . 用在說一個人無止無盡的大發無聊意見自爽, 動詞是用attaccare, attaccare il/un pippone; attaccare bottone. (這時覺得寫這個沒人看的部落格也頗像在attaccare il pippone) 我在 Slengo. it 找到的例句擷取如下 : 1. ( ... )invece mi ha attaccato il pippone sulla sua ex(…) 2. ( 前面是抱怨電影很無聊 ) è un pippone infinito! 3. (...)Senti, nun m’attac à il pippone per favore, eh.(...)( 這一句是方言 , 不過應該還頗容易看懂 ) 這就是今天的紀錄 . 我認為這種字詞 , 我們要學 , 但不一定要用 . 因為不是生活在當地 , 不知道怎樣用才得體 , 所以知道就好 . 然後順便貼上兩個我常聽的 podcast, 兩個播主都是義大利文老師 , 用搜尋就可以找到, 所以我不做連結 . 1.  il podcast ...

016-他鄉的誘惑和皮蘭德婁的故事

最近因為良心不安 ,  覺得對不起自己過去在義大利文上的努力 ,  又因為沒有買新書 ,  所以把以前的書再挖出來讀 .  通常我的舊書每年都會送去圖書館 ,  唯獨義大利文書我從沒送走 ,  頂多送給學義大利文的朋友 .  所以我有好多舊義大利文書可以重看 .  然後大部分重看都還很像新書 …… 原因是 , 以前也沒完全看懂過 . ( 所以沒送走是對的 ,  還有因為台灣買不到義大利文書 ,  而網路訂運費太貴 ) 這次讀的書是六年前在羅馬上過一個一周語言班時買的 .  當時我特別跟老師說 ,  我希望多閱讀義大利文書 ,  因為我們這邊也沒有機會講義大利文 ,  只好多讀書 .  但是我不太有耐心讀小說 ,  我說我很喜歡 Natalia Ginzburg 的《 Carlo Michele 》或是《 La Città e la casa 》這類書信體的小說 .  老師跟我談一談之後 ,  她給我開了幾個作者 ,  其中一個人就是今天要分享的這段文的作者 Dacia Maraini.  後來我在羅馬的書店找到她的書(很容易找到) ,  覺得《 La seduzione dell’altrove 》我滿喜歡 .  這是一本關於旅行的文集 .   Dacia Maraini 從襁褓時期就開始在旅行 ,  她說旅行像是她的家族病 ── 她的祖母年輕時曾離家獨自跑到波斯國度去為的就是旅行的自由 ,  也不管女子在那裏旅行的危險 .  然後是她母親這邊也是父祖輩遠渡重洋從智利跑到義大利 ,  後來她的父母相遇 ,  也帶著剛出生的她從西方跑到東方 ,  而她自己又到過許多地方去 .  Dacia Maraini 現今 85 歲( 2022 ) ,  去年底義大利總統 Mattarella 表示不想再續任時 ,  有人在候選人名單中加入了 Dacia Maraini 和其他著名的義大利女性 ,  為了要挑戰義大利總統人選一向過度重男輕女的現象 ...

011-從夏多布里昂找到列維史陀

大年初一來貼文, 這可能是我目前寫過最長的一篇文吧 , 已經超越微量練習的原則了 : ***** 最近在工作時發現有個作者在他的每篇文章中都要引用一些知名作家的文句 , 其中下面這段話引起我的興趣 , 尋找原文的同時也展開了一場燒腦之旅 . 那段文句如下:「每一個人 , 身上都繫著一個世界 , 由他所見過、愛過的一切所組成的世界 , 即使他看來是在另外一個不同的世界裡旅行、生活 , 他仍然不停地回到與他相繫的那個世界去 . 」(出自法國作家夏多布里昂) 身為一個語言學習者 , 看到這種有意思的 譯 句 , 總是免不了想要找出原文 , 一探究竟 . 雖然他的原文是我 沒學過 的法文 , 但至少也得找出大多數本地人比較熟悉也是很多中譯本所依據的英文 , 於是我找到如下的版本 : “ Every man carries within himself a world  made up of all that he has seen and loved; and it is to this world that he returns, incessantly, though he may pass through and seem to inhabit a world quite foreign to it.” 當然我並不就此滿足 , 接著就必然是要有我的主要學習語 , 也就是義大利文版了 . 經過一番嘗試與搜尋 , 我在一個義大利人的部落格找到了這樣的版本: «Ogni uomo - scrive Chateaubriand - porta in sé un mondo composto di tutto ciò che ha visto e amato, a cui ritorna continuamente anche quando percorra e sembri abitare un mondo straniero». 我依照這個義大利語所做的翻譯 : 每一個人 , 夏多布里昂寫道 : 本身都帶著 (porta in sé) 一個由他看過與愛過的一切 (tutto ciò ) 所組成的世界 (un mondo composto di); 即使 (anche quando) 他旅行 (percorra) 或似乎是居住在另一個不同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