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Visualizzazione dei post con l'etichetta 學語文

048-Se non possiedi la struttura della tua lingua +預知平庸與貧乏:反思「雙語國家」政策 | 高峰論壇系列

Immagine
最近在推特看到關於雙與國家政策的推文, 讓我想起以前看過一個義大利哲學家的話, 這話也印證在下面這個影片裡提到的一個研究報告說的, 即在母語還不成熟階段學英語的移民其學習結果並不會更好.還有“平庸雙語族”這樣的例子, 語言是思考的工具, 語言能力不好, 影響到思考的形塑. 台灣在沒有使用英語的必要的狀況下硬要畫出一些幻想式的目標,若要獨尊英語的推動雙語政策, 結果恐怕就更會像我以聽過的那句話:台灣人就”是人很好但沒什麼實力’那樣. 以下就是那句義大利話: «Se non possiedi la struttura della tua lingua non sei in grado di imparare le altre, per questo le campagne a favore dell'inglese non hanno senso se non si legano a un miglioramento dell'italiano.» Cesare Segre(義大利語言學家 1928-)今天第一次聽到這個人, 因為讀到上面那段話. 翻譯: 若無法掌握自己語言的結構, 就無法學好其它語言; 因此如果沒有能跟加強義大利語有關連, 那些為英語所做的努力都是無意義的. 在下面的影片中有一位講者提到母語是基礎的話, 也就是這句話裡要提醒的. 預知平庸與貧乏:反思「雙語國家」政策 | 高峰論壇系列

044-se ogni nazione sulla terra fosse gestita e governata da donne 若世界由女性來治理

我一直不信任像歐巴馬這類政治人物, 形象清新、演講很好聽、但對惡勢力採綏靖態度...... (以前有個工作上接觸的公司執行長就刻意模仿歐巴馬, 最後就是毫無建樹, 業績沒達到合約預期被請走了.)好, 不過今天我在想一個問題時, 發現歐巴馬也有跟我一樣的想法, 我就來引用他的話吧. 今早聽corriere della sera的podcast 講到波士尼亞戰爭到今天的俄羅斯攻擊烏克蘭. 這些慘烈的戰爭中, 歐洲死了多少人, 但歐洲又學到什麼? 然後繼續聽, 提到法國的總統大選, 提到Marine Le Pen. 我突然在想, 若這世界上的國家領袖全部是女性, 世界還會有戰爭嗎? 可能連金與正都打不起來吧. 後來我就google這個問題, 結果發現2019年歐巴馬在亞洲參加一項會議時, 就說過如果世界讓女性來治理, 人民的生活水準和施政結果都會獲得大幅改善, 而戀權的老男人是當今世界種多問題的根源等等. 大家都覺得很好, 只有中國的偽繁體字網站下的標是 ”歐巴馬爆出驚人言論”. 那國...就算了! 我相信疫情爆發的這幾年, 世界各國凡有智慧的人都會對這些話很有感吧. 來看看歐巴馬說的話吧, 因為這是我的語言學習紀錄, 所以我一樣會先貼出原文版, 然後是義大利文. 然後不一定會是對照的東西, 因為算是我的資料收集, 所以通常只是相關的而已.  ps. 覺得我真是自相矛盾, 不欣賞綏靖主義者, 但希望女性來治理. 綏靖主義主要不就是要避免戰爭, 而女性是會想要避免戰爭的. 前提是, 如果大家都願意和平相處. 歐巴馬的話 : The world would be a better place if more women were in charge, former President Barack Obama says. Speaking at an event on Monday, Obama also said that many of the world's problems stem from "old people, usually old men, not getting out of the way." Link 1 https://www.npr.org/2019/12/16/788549518/obama-links-many-o...

040 -in un battibaleno 迅雷不及掩耳

今天早上學到一個義大利片語(?應該是叫做片語吧)叫做 in un battibaleno. 意思是一瞬間、一眨眼的時間。通常我們學會的都是in un attimo,我覺得in un battibaleno 滿有畫面感,很生動。 我們把字拆開來看就會很明顯: batti+baleno battito-拍、擊 baleno-閃電、瞬間 in un battibaleno一個閃電的時間,就是迅雷不及掩耳的快速。 我還想到一個更有畫面的: un battito di ciglia Ciglia是眼皮的意思,很清楚的就是一眨眼的意思 這個字還有senza battere ciglia 連眼皮都不眨一下 其實我剛聽到這個詞的時候,想到的是一些不相干的東西,一個就是鯨,他的義大利文是Balena,不要寫錯啊! 另一個是歌劇裡的詠嘆調。 在莫扎特的歌劇唐‧喬望尼(Don Giovanni)裡有一首滿好聽但歌詞頗有受虐狂感的詠嘆調叫做 Batti, batti, o bel Masetto(你打吧,你打吧,噢馬塞多)。講的是到處誘拐婦女的Don Givanni誘拐了鄉民Masetto的未婚妻Zerlina,Masetto很生氣。心有悔意的Zerlina唱出這首詠嘆調一邊撒嬌一邊請求原諒, 總之歌詞內容聽起來就是很嬈嬌又很受虐狂,感覺不太正經,因為後來她又再度被Don Givanni誘惑,真是腦波很弱。 in un batter d'occhio in un attimo, in un baleno in un battito di ciglia

032-跟戰爭有關的詩-ninna nanna de la guerra 戰爭搖籃曲

最近這星期沒有繼續翻譯戰爭有關的詩, 因為接到一個翻譯的工作, 以我的習慣就是要趕快每天依進度的完成它, 然後盡早交出去. 所以暫停一下自己平常工作之餘的翻譯活動, 昨天工作都完成了, 所以戰爭詩繼續進行. 與此同時, 俄羅斯攻擊烏克蘭的戰爭仍然沒有停止, 看到好多原本幸福快樂的人變成難民, 美麗的城市變成廢墟, 真的很希望戰爭快點停止. 壞人趕快被懲罰, 被假消息騙的人趕快清醒. 今天要來看的是一首以羅馬方言(Romanesco)寫成的詩歌, 名稱是La ninna-nanna de la guerra(戰爭搖籃歌). 依我所知這應該是在義大利很有名的詩, 不過我會這樣說, 是因為, 其實很多人離開學校後基本上根本不讀書, 所以可能有些當地人也不知道, 還有就是它是用方言寫的, 而義大利方言非常多. 這首搖籃歌, 曾經被不同的歌手和藝術家詮釋過, 大部分在網路都還可以找到. 但必須再次說明它是以羅馬方言書寫的, 有些字的寫法會讓不清楚的人以為寫錯字了. 這首戰爭搖籃曲, 是由本名Carlo Alberto Camillo Mariano Salustri的Trilussa (1871-1950)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寫作發表的. 據說這是他唯一一首與其他作品截然不同的詩作, 一反慣常的親切風格, 此詩充滿嚴厲的批判. 這詩發表後還曾被葛蘭西(Antonio Gramsci)引用和陶亞蒂(Palmiro Togliatti)的註解, 是一首曾經膾炙人口的詩歌. (上述兩人都是義大利反法西斯的主要人物, 都屬於義大利共產黨. 葛蘭西是重要思想家, 陶亞蒂原是社會黨員, 後來加入共產黨, 曾任義大利副總理等職) 因為時空背景的關係, 這首詩裡提到一些義大利說法的人名, 都是當時歐洲的一些元首, 裡面也有提到但丁神曲裡面出現過的怪物. 還有, Ninna nanna在義大利語裡就是搖籃歌的意思, 我記得這是初級班時學會的字. 這個字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用到, 例如: Vado a nanna! 我去睡覺了! 以下就是這首以羅馬方言寫成的戰爭搖籃歌, 我是透過閱讀義大利文譯本加上羅馬方言字典翻譯的. 資料參考維基百科, 網站Il tempo da capire, 但丁神曲黃國彬譯註本和1949年Rizzoli出版公司的B.U.R.口袋版但丁神曲. 以下就是內容 (因為比較長所以...

018-什麼是pippone

有一天在聽 podcast 的時候 , 聽到一個字讓我立刻用筆記下來 , 然後重聽一次剛聽過的內容 . 一方面他是俚語 ( 有說是來自羅馬方言 ), 一方面他是用其他比較尷尬的事引申過來的, 我猜一般的義大利文老師應該不會教 . 那個字就是 Pippone. 那個 Podcast 的播主 , 因為對義大利政治現況有點失望 , 談起了對事物意義的追尋 . 他聊了很多之後 , 講了那個字 . 他說 有人會說 ma tutto questo discorsone filosofico, tutto questo, in Italia si dice, pippone, alla fine non ci da  una soluzione... 意思是他一個人的牢騷不滿又沒有辦法解決問題 , 到底有什麼意義 . 我查了一個俚語的網站 , 上面對這個字的解釋是 : 一段冗長 、 沉重又無聊的發言 , 由單獨一 人漫無方向地 、 沒人回應或沒有任何回應可能性的發言 . 說它的來源尷尬 , 因為它是從義大利語中眾多關於 「 自慰 masturbazione 」 一詞的用語之一 的 pippa 引申過來的 . 用在說一個人無止無盡的大發無聊意見自爽, 動詞是用attaccare, attaccare il/un pippone; attaccare bottone. (這時覺得寫這個沒人看的部落格也頗像在attaccare il pippone) 我在 Slengo. it 找到的例句擷取如下 : 1. ( ... )invece mi ha attaccato il pippone sulla sua ex(…) 2. ( 前面是抱怨電影很無聊 ) è un pippone infinito! 3. (...)Senti, nun m’attac à il pippone per favore, eh.(...)( 這一句是方言 , 不過應該還頗容易看懂 ) 這就是今天的紀錄 . 我認為這種字詞 , 我們要學 , 但不一定要用 . 因為不是生活在當地 , 不知道怎樣用才得體 , 所以知道就好 . 然後順便貼上兩個我常聽的 podcast, 兩個播主都是義大利文老師 , 用搜尋就可以找到, 所以我不做連結 . 1.  il podcast ...

017-學語言要閱讀才能精進

Immagine
今天臨時分享這個我看過好幾次的影片. Davide提醒大家要能閱讀書本才是真正代表你的語言程度是進階的. 另一個著名的多語言學習專家Steve Kaufmann也很強調閱讀在學習外語的重要性. 我學語言的過程中, 遇到不少不想閱讀卻想快速精通外語的人, 例如以前說過的兩個在Perugia念義大利語卻說他們從來不讀書的傢伙. 他們應該好好看一下這段影片.

011-從夏多布里昂找到列維史陀

大年初一來貼文, 這可能是我目前寫過最長的一篇文吧 , 已經超越微量練習的原則了 : ***** 最近在工作時發現有個作者在他的每篇文章中都要引用一些知名作家的文句 , 其中下面這段話引起我的興趣 , 尋找原文的同時也展開了一場燒腦之旅 . 那段文句如下:「每一個人 , 身上都繫著一個世界 , 由他所見過、愛過的一切所組成的世界 , 即使他看來是在另外一個不同的世界裡旅行、生活 , 他仍然不停地回到與他相繫的那個世界去 . 」(出自法國作家夏多布里昂) 身為一個語言學習者 , 看到這種有意思的 譯 句 , 總是免不了想要找出原文 , 一探究竟 . 雖然他的原文是我 沒學過 的法文 , 但至少也得找出大多數本地人比較熟悉也是很多中譯本所依據的英文 , 於是我找到如下的版本 : “ Every man carries within himself a world  made up of all that he has seen and loved; and it is to this world that he returns, incessantly, though he may pass through and seem to inhabit a world quite foreign to it.” 當然我並不就此滿足 , 接著就必然是要有我的主要學習語 , 也就是義大利文版了 . 經過一番嘗試與搜尋 , 我在一個義大利人的部落格找到了這樣的版本: «Ogni uomo - scrive Chateaubriand - porta in sé un mondo composto di tutto ciò che ha visto e amato, a cui ritorna continuamente anche quando percorra e sembri abitare un mondo straniero». 我依照這個義大利語所做的翻譯 : 每一個人 , 夏多布里昂寫道 : 本身都帶著 (porta in sé) 一個由他看過與愛過的一切 (tutto ciò ) 所組成的世界 (un mondo composto di); 即使 (anche quando) 他旅行 (percorra) 或似乎是居住在另一個不同的世界 ,...

如何著手閱讀外文書才不會半途而廢?用這2招,成功讀完外語原著!Feat. Amber. L 【學外語技巧】 日本人Haru老師用中文解釋清楚【#...

Immagine
午休時看到這段日文學習影片, 覺得很有用. 我也是這樣從看不懂幾個字堅持下去, 幾年下來也看了好多英文、義文書. 當然你不一定要搞得那麼辛苦, 可以找一些比較簡單的書或網路文章先建立自己的信心. 我以前讀英文時經常就是買平裝版的小說看, 然後少年小說、兒童繪本、漫畫書、新聞報導等等. 讀義大利文書也是這樣, 雖然義大利文書比較難買到, 網購運費又貴到不行, 以前最常做的是出國玩一定要加上每天逛書店的行程. 現在有電子書更方便, 雖然很沒有書本的感覺, 但是遇到非懂不可的字可以立刻用網路查詢感覺就很舒暢! ps.  不過想分享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那是好幾年前我剛開始學義大利文時期, 有次老師邀我們去他家過聖誕節. 那天老師的媽媽也從上海過來, 參加的人有台灣學生也有德國泰國美國人. 吃完晚餐我們要玩義大利聖誕節經典的遊戲, 老師的媽媽想說大家義大利文程度都不一樣, 也有德國泰國朋友所以她說決定用英文解釋遊戲的方式. 結果, 其中有兩個看起來很厲害的台灣學生用義大利文說不用吧, 他們自己聽得懂義大利文沒問題. (好自私啊)所以老師的媽媽開始用義大利文解釋, 然後卻是這兩個學生一直聽不懂要人家再說一次.  後來我因為要先走就沒再玩, 兩個人也說他們有下一攤聚會要先走, 我們三個就一起出門搭車, 在路上我就問他們以前的學校事情. 結果兩個人說, 他們都是在義大利Perugia外國人大學念義大利文的, 我就很開心的問說, 那他們平常會讀什麼義大利文書會去哪裡買?結果, 他們很無畏的跟我說 "嘔我們都是不看書的! 我們只讀教科書"  啊, 當時我那義大利文新生的期待整個被打碎. 事後想想, 難怪老師媽媽的解釋我都聽得懂他們卻聽不懂.  總之要多看原文的東西啦!

008-一句日文

再來貼一則不久前的事: 有一天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個散步的日文梗 , 由於太好奇了 , 找到那個東西 , 原來是日文檢定考試聽力測驗前的音響測試, 在考前重複一個句子 , 以讓考生確定都聽得清楚考題 . 那個句子是:天気がいいから、散歩しましょう . 由於我的日文程度是零, 五十音始終記不完全, 所以這句話對我來說, 如果沒有翻譯就完全不知道是什麼. 因為我覺得播音裡的聲音滿好聽, 讓我聽了這個句子一整個下午. 然後就記住了, 一個月後我想測試自己是否真的記住, 我安裝電腦的日文輸入, 老老實實的打字寫出了天気がいいから、散歩しましよう. 現在過了三個月, 今天只要覺得天氣不錯我就會想起這句日文. 這看起來是一個很有效的學習成果吧, 只是效率低了一些. 一個下午只學到一個句子, 但卻是牢牢記住的. https://youtu.be/lEMpZt5wmg8

005-說說義大利文-compagni di merende

今天做了一個荒誕的惡夢醒來時是凌晨三點半 , 覺得了無生趣 . 躺在床上發呆搞不清楚為什麼會作奇怪的惡夢時 , 想起一個義大利的詞彙: compagni di merende. 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詞, 是幾年前在臉書上有個義大利朋友貼了和另一人在海邊的照片, 留言中, 有人開玩笑說他們倆每天就知道閒晃, 結果其中一人說 ”我們是compagni di merende呀” 我當時看了只覺得這個詞應該就是狐群狗黨, 酒肉朋友那樣的意思吧. 因為字面的意思很容易辨識, compagni是夥伴compagno的複數, merende就是點心la merenda.  關於點心, 除了merenda 我還學過一個字lo spuntino. 以前老師有說過, 兩者雖然都是點心, 但多少還是有點差別. Spuntino是正餐之外任何時間的點心, 連宵夜都可以說是 "lo spuntino di mezzanotte”. 而merenda指餐間的點心, 如午餐前的點心, 或媽媽們特地為放學回家的小孩準備的下午時的merenda. 因為這樣, 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詞的時候, 就是這樣去猜它的意思, 反正應該就是閒閒沒事吃喝玩樂鬼混的朋友. 直到有一天換我閒閒沒事的時候, 想到這個 詞 而去查它的明確意思, 結果實在讓我嚇一跳, 它的起源有點不幸, 牽扯到幾樁發生在Firenze的命案. 這些命案發生時間在1968-1985年間, 陸續有16個年輕人喪命, 在當時案情還沒有明朗時. 義大利媒體稱之為il Mostro di Firenze. 受害者是8對情侶.   後來陸續逮到兇手, 由槍枝判斷這些命案彼此的關聯, 原來兇手是幾個彼此是親朋好友的大叔, 勒索搶殺, 其中一個人(退休郵差)被捕後, 檢察官問他當時作什麼工作, 他說 ”我不就是跟XX一起吃點心的嗎?”. 後來就被引用, 稱這些兇手為compagni di merende. 我查過一個解說, 就是特指一群朋友或同僚, 聚在一起鬼混, 漫無目的的作壞事攻擊人. 這些在網路上都可以查到, 我就不多說了.   總之, i compagni di merende 類似”狐群狗黨” “酒肉朋友” .   比較像英文的partner in crime之類, 但不能說是fair-weather friend(...

004-義大利語和台語的小王子(摘句)

Immagine
我最近買了一本台語白話字編譯的小王子, 第一次用母語讀外國文學著作, 感覺很新鮮. 昨晚讀了尾聲第26章小王子道別的部分,感受特別深. 所以我想, 那我這週來分享這段文字的台語和義大利語版本吧. 台語的部分, 因為我還不會用台語文輸入, 所以我直接拍書的頁面, 配合義大利文譯本來談. 義大利文部分, 由於文法上沒有什麼艱難的東西, 非常簡單, 所以我只找了幾個我自己也不熟的生字. 算是純分享。 Le parole seguente sono estratte dal capitolo 26, «Il Piccolo Principe» di Antoine de St-Exupery. 以下文字摘自義大利文版《小王子》:  — Le stelle non sono la medesima cosa per tutti. Per alcuni, i viaggiatori, le stelle sono delle guide. Per altri non sono che delle piccole lucette. Per altri ancora, che sono studiosi, sono dei problemi. Per il mio uomo d'affari erano dell'oro. Ma per tutti costoro le stelle tacciono. Tu, tu avrai delle stelle come non ne ha nessun altro… — Che vuoi dire? — Quando tu guarderai il cielo di notte, poiché io vivrò in una di quelle, poiché io riderò in una di quelle, allora, per te, sarà come se tutte le stelle ridessero. Tu avrai, tu solo, delle stelle che sanno ridere! E rise ancora. — E quando ti sarai consolato (ci si consola sempre) sarai conten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