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Non c’è pace senza guerra
近日因俄羅斯攻擊烏克蘭,釀成無休無止的戰火和死亡,讓全世界都為可能受到的各種影響而恐慌, 也引發台灣各種言論。我常覺得,這種攸關利益與生死的事件是一個清晰的照妖鏡,一下子就照出各種人物的真實面,尤其是在台灣這種擺盪在分裂動盪中的國家。 例如昨天看到一個K黨人物看似良善的投降言論,讓我想起幾句義大利文。 第一句是:Non c’è pace senza guerra 意思是:沒有一種和平是不經過戰爭的。這句話據說源自拉丁文:Si vis pacem, para bellum (se vuoi la pace prepara la guerra)若想要和平,就得準備戰爭。這不是好戰之士的狂言,而是出自古羅馬時期一本論軍事的書。 那位K黨人物,他的家族向來是以敵人的價值為依歸而聞名,縱使是貨真價實的台灣人,也似乎從來不認同這身分。他在訪問中表示,因為父母身體不好自己還有小孩,不想因為戰爭而無法照顧他們。這話聽起來好像反應眾多平民想要和平和家人平安的心聲,但是這種心態其實就是自動投降,連爭取都不想,只是拿父母小孩當藉口。但敵人卻從不會因為你的投降而放過你,二戰期間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就已經說出:“You were given the choice between war and dishonour. You chose dishonour and you will have war.” 當時主張綏靖的首相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就為了求和,相信希特勒,簽訂了慕尼黑協定,選擇自私避戰犧牲他國,但結果希特勒仍然撕毀協定,入侵東歐國家,最後簽訂和平協議的英國法國也還是捲入了戰爭;而就近就有例子可以提醒台灣人,面對敵人你若選擇屈從最後敵人仍然不會放過你,西藏,新疆,香港,或是烏克蘭與親俄的頓內次克和盧干斯克簽下的明斯克協議也沒有為今天帶來和平。很多人會說,但是你忍心看見老人小孩流離失所嗎?這確實是很難的回答,但如果你選擇投降,也不能保證他們平安無事。歷史已經給了很多例子。 另外還有一句是某一年夏天在義大利,我在書店看到的 ,是一個雜誌的封面上的標題:Finché c'e lotta c'e speranza. (只要有奮鬥就會有希望)那時候我學義大利文已經好幾年但還是在很混的狀態,只安於旅行無礙就很滿足,一點也不想精進,而這短短的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