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Visualizzazione dei post da aprile, 2022

047-猜想應該可能神秘的義大利文

最近讀到一本義大利文小書, 它是以一個20世紀米蘭畫家的作品為主要場景, 在其中穿插著現代作家所寫的故事加上現代插畫家作品的書. 畫家以非常細膩的蝕刻版畫忠實紀錄米蘭的景物, 插畫家則是用強烈的色彩和有點卡通的風格詮釋作家為此書所寫的故事.  兩種風格迥異的作品同時出現, 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困擾. 只要把現代的那部份當作是對前人作品的引導就沒問題了. 困擾我的是作家的文字, 我看到某個詞每個字都懂, 但卻不知道那是什麼. 問過其他老師沒有結果, 曾想到寫信問作者, 不過也找不到聯絡資料. 後來只好登入了義大利文的網路論壇去發問, 結果, 答案竟然也是:猜想是什麼應該是什麼可能是什麼. 然後我就有一個懷疑, 這其實在好幾年前我翻譯一本書時就有的. 那時看到一些完全無法理解的東西, 問了在本地的義大利文老師和在義大利的義大利朋友, 結果他們都跟我說, 那是作者自創的說法 他們也不知道是什麼, 需要猜一猜(當時比較呆完全沒有想過可以去問作者, 後來在義大利時有遇到作者, 但因為很開心整個忘記翻譯時的苦惱). 這次又遇到類似的問題, 有一點無言. 我在學義大利文的過程中, 最常作一個練習, 就是去看或聽廣播、電視上的談話性節目, 然後每一次都為他們的快嘴嘆為觀止. 有時候來賓意見不合還當場吵起來, 真是驚人. 然後有時候還會看一些很諷刺性的街頭訪談節目影片, 主持人會故意去夜店門口問出入的老老少少一些時事或常識, 然後常常是雞同鴨講, 受訪者往往聽不懂主持人的問題(我外國人都聽懂了), 令人驚嘆. 後來我為我的懷疑做出一個結論, 那就是, 很多義大利人講話時其實並沒有真的聽懂對方在講什麼, 他們只在意自己要講些什麼(啊, 這是在講人家壞話嗎?上帝原諒我). 拿我一個親身經歷來說吧, 幾年前有一個有段時間感情好像滿好的義大利朋友, 平常很和藹可親. 寒暄兩句沒問題, 但是當你要跟他講事情時, 他的腦袋就會當機 (害我都會懷疑他的杜林理工大學怎麼念畢業的) , 他會說 ”你再講一次”, 我想是我義大利文不夠好吧, 所以就再講一次. 有時候傳訊息給他, 他可能都沒仔細看就立馬暴怒回覆說你講什麼”肖尾”, 然後你跟他再解釋一次, 再強調一下我外國人義大利文不太好, 若有冒犯請原諒. 他會改口回 “你早跟我講嘛” . 然後你傳訊給他不可以太多字....我常受到這人的暴氣, 心很累. 但

發音專家讀 Gianni Rodari 的復活節詩

Immagine
聽與跟讀在學習語言實是很重要的練習方法, 尤其是聽專業的說話訓練師, 我覺得可以學得更好. 這段影片中發音專家GIAN LUCA CARUSO(從11'05開始)講解如何閱讀和表現 Gianni Rodari 一首復活節的小詩. 值得一看!

046-語言的學習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旅行

一直在找合適的義大利文課程, 今天在一個我常聽的podcast網站上看到他們的課程介紹文裡, 有一段的標題真是另我超有同感, 他說: La lingua italiana è un viaggio che non ha mai termine! 義大利語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旅行. 我在我的第一次翻譯的書上, 在譯者簡介中我借用作家的形容詞來說義大利語是一個迷宮, 一旦進去就出不來了. 那個作家就是義大利媒體人/作家Beppe Severgnini , 好多年前在他的書中就曾說過, 義大利是迷宮: L’Italia, invece, è un labirinto. .. 總之, 今天只是要記這句話:La lingua italiana è un viaggio che non ha mai termine! 義大利語的學習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旅行. 其實所有的語言都是這樣吧, 只要人活著, 有使用一個語言, 那就不會有終點. 除非是被政治力強迫不使用, 導致無意識的排斥和鄙視自己原本都該自然學會的語言. 這種例子太鮮明, 太近了, 讓很多人沒有意識到. 甚至對於努力想要復興的人施與攻擊, 視之為霸權. 這是一個族群的悲哀. 

045-心得

最近的心得: 當你自己在閱讀外文時, 很多東西看懂就好, 搞不好誤解了也沒什麼大不了. 但是如果你在作翻譯, 就得非常小心. 有時候, 會小心到連原本認識的東西都要懷疑好幾次, 因為常常一個大意, 就誤讀, 誤判, 誤譯. 所以我還是一直很崇拜即席口譯, 需要很自信很果斷, 因為連自我懷疑的機會都沒有. 會有這樣的感想, 是因為最近翻譯一篇文章, 作者很愛在講一個東西之後列舉一串東西加強他的說法. 他尤其愛在tra(在...之間)之後把名詞, 短子句, 前後穿插串在一起. 讀這種文要非常小心, 因為我都以為那串在一起的東西應該是同一詞型. 若以平常的習慣去讀, 首先會誤讀; 如果開始發現怪怪的, 就會卡住, 然後發現作者好像會有這種傾向, 就會更留神的閱讀. 然後搞懂了他的結構之後, 確定應該是自己讀的東西太少了的關係, 總之, 要多閱讀. 上次看一段youtube影片, 一個義大利語言教學youtuber就說, 你以為自己義大利文已經是進階級了嗎?讀一下書再來確定. 這個我非常有同感. 例如兒童的故事書裡, 會用到我們外國人平常很少會用的遠過去式. 這東西除了多讀兒童書來熟練之外, 實在沒有別的方法. 我在米蘭念語言學校的時候, 班上同學除了日本人韓國人, 其他語系同學例如原先講西語的, 講烏克蘭語的, 法語的同學, 基本上口說都非常流暢, 但是看到故事書也都會撞牆. 因為口語不常會用這東西. (我念的那個但丁學會的語言學校很有意思, 我們班算是混合的, 每次休息時間下樓喝咖啡, 都會看到有一兩個班, 裡面的學生全是中國人. 或許因為是在米蘭的關係, 那些中國學生穿著打扮都比其他國學生華麗. 但我們班有一個米蘭理工學院的中國學生, 我只見過一次, 聽說他全學期只出現3次...他就沒那麼華麗...) 而我覺得, 閱讀除了熟悉時態和句型, 文章結構, 敘事方法之外, 還有就是學習去適應不同作者的敘述方式. 我以前讀過一本當時的暢銷書(2-30萬本銷量), 裡面遇到一些奇怪的語詞, 我找義大利朋友詢問, 得到的回答是, 那是那個作者自創的用法, 只能猜. 傻眼!這樣外國人怎麼辦啊! 但其實就連我們平常用的中文都會有這種類型的問題, 只有多閱讀去判斷了. 然後還有, 開始學讀台語POJ(白話字或台羅)之後, 我發現自己平常講台語算是很順暢的了, 但很多字詞根本不懂意思..

044-se ogni nazione sulla terra fosse gestita e governata da donne 若世界由女性來治理

我一直不信任像歐巴馬這類政治人物, 形象清新、演講很好聽、但對惡勢力採綏靖態度...... (以前有個工作上接觸的公司執行長就刻意模仿歐巴馬, 最後就是毫無建樹, 業績沒達到合約預期被請走了.)好, 不過今天我在想一個問題時, 發現歐巴馬也有跟我一樣的想法, 我就來引用他的話吧. 今早聽corriere della sera的podcast 講到波士尼亞戰爭到今天的俄羅斯攻擊烏克蘭. 這些慘烈的戰爭中, 歐洲死了多少人, 但歐洲又學到什麼? 然後繼續聽, 提到法國的總統大選, 提到Marine Le Pen. 我突然在想, 若這世界上的國家領袖全部是女性, 世界還會有戰爭嗎? 可能連金與正都打不起來吧. 後來我就google這個問題, 結果發現2019年歐巴馬在亞洲參加一項會議時, 就說過如果世界讓女性來治理, 人民的生活水準和施政結果都會獲得大幅改善, 而戀權的老男人是當今世界種多問題的根源等等. 大家都覺得很好, 只有中國的偽繁體字網站下的標是 ”歐巴馬爆出驚人言論”. 那國...就算了! 我相信疫情爆發的這幾年, 世界各國凡有智慧的人都會對這些話很有感吧. 來看看歐巴馬說的話吧, 因為這是我的語言學習紀錄, 所以我一樣會先貼出原文版, 然後是義大利文. 然後不一定會是對照的東西, 因為算是我的資料收集, 所以通常只是相關的而已.  ps. 覺得我真是自相矛盾, 不欣賞綏靖主義者, 但希望女性來治理. 綏靖主義主要不就是要避免戰爭, 而女性是會想要避免戰爭的. 前提是, 如果大家都願意和平相處. 歐巴馬的話 : The world would be a better place if more women were in charge, former President Barack Obama says. Speaking at an event on Monday, Obama also said that many of the world's problems stem from "old people, usually old men, not getting out of the way." Link 1 https://www.npr.org/2019/12/16/788549518/obama-links-many-o

043-不要因為不明智和好心腸而讓壞人重新武裝

之前在找邱吉爾那句在戰爭與屈辱間選擇的 名言 時, (這句話的英文版在中文網路世界老是被擷取的莫名其妙)看到他的另一句話, 我覺得比起來更厲害,而且更有警示作用。我覺得很適合給現在的台灣人看,因為我們的處境,在鴕鳥般的怕戰、避戰,差點要自動解甲、幻想可以長治久安,或相信可以幾十年維持現狀的 苟且之下, 差不多就是因為「不明智、大意和好心腸,而讓壞人重新武裝。」讓敵人漸漸變成巨獸。 這是在邱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中的話,他稱這是場不必要的戰爭,但卻因為當時英語世界的人的「不明智、大意和好心腸,而讓壞人重新武裝。」 How the English-speaking peoples through their unwisdom, carelessness, and good nature allowed the wicked to rearm. 我找到的義大利文版(來自網路): Come i popoli di lingua inglese per imprevidenza per noncuranza e gentilezza d'animo permisero ai malvagi di riarmarsi. (Volume I. Da guerra a guerra. 1919-1939. Copertina flessibile – 1 gennaio 1948 di Churchill Winston) 出自: https://www.amazon.it/Laddensarsi-1919-1940-imprevidenza-noncuranza-gentilezza/dp/B00G3DKHFQ 義大利文書長這樣: https://okaffarefattofrascati.online/prodotto/j-4648-libro-la-seconda-guerra-mondiale-vol-1-e-2-di-w-churchill-1a-ed-del-1948/ 這裡有英文的介紹: https://www.chicagotribune.com/news/ct-xpm-1986-05-11-8602030051-story.html By Clarence Petersen Chicago Tribune May 11, 1986 at 12:00

042-A chi presti attenzione?

前陣子找東西時看到一句Winston Churchill的話, 撿起來記住順便找出義大利文版本: 他的原文是: You will never reach your destination if you stop and throw stones at every dog that barks.-Winston Churchill 中文(網路譯本):如果你對每隻向你吠的狗,都停下來扔石頭,你永遠到不了目的地。 -英國前首相 Winston Churchill 義大利文原先我找了一些翻譯自英文的, 但後來還發現義大利南部西西里的諺語竟然有類似的, 所以有可能Winston Churchill那句話也是來自他聽過的諺語吧, 西西里諺語比較猛, 他是說要是一直丟石頭的話最後就連手都沒了. 這話的指示是思考A chi presti attenzione? 對於干擾我們的要思考他們se la merita: 義文譯本 1. Non raggiungerai mai la tua destinazione se ti fermi a lanciare pietre a ogni cane che abbaia. 2. Non arriverai mai alla fine del viaggio, se ti fermi a lanciare un sasso a ogni cane che abbaia. 義文諺語 3. Se tu miri a una meta e durante la strada ti fermi per tirare pietre a ogni cane che abbaia, non arriverai mai alla meta. 西西里方言版諺語( fronte )+義文翻譯版 4.  Proverbi siciliani: Si a ogni cani c’abbaia ci tiri `na petra non t`arrestunu vrazza (Se tiri una pietra a ogni cane che abbaia, non ti restano braccia)

040 -in un battibaleno 迅雷不及掩耳

今天早上學到一個義大利片語(?應該是叫做片語吧)叫做 in un battibaleno. 意思是一瞬間、一眨眼的時間。通常我們學會的都是in un attimo,我覺得in un battibaleno 滿有畫面感,很生動。 我們把字拆開來看就會很明顯: batti+baleno battito-拍、擊 baleno-閃電、瞬間 in un battibaleno一個閃電的時間,就是迅雷不及掩耳的快速。 我還想到一個更有畫面的: un battito di ciglia Ciglia是眼皮的意思,很清楚的就是一眨眼的意思 這個字還有senza battere ciglia 連眼皮都不眨一下 其實我剛聽到這個詞的時候,想到的是一些不相干的東西,一個就是鯨,他的義大利文是Balena,不要寫錯啊! 另一個是歌劇裡的詠嘆調。 在莫扎特的歌劇唐‧喬望尼(Don Giovanni)裡有一首滿好聽但歌詞頗有受虐狂感的詠嘆調叫做 Batti, batti, o bel Masetto(你打吧,你打吧,噢馬塞多)。講的是到處誘拐婦女的Don Givanni誘拐了鄉民Masetto的未婚妻Zerlina,Masetto很生氣。心有悔意的Zerlina唱出這首詠嘆調一邊撒嬌一邊請求原諒, 總之歌詞內容聽起來就是很嬈嬌又很受虐狂,感覺不太正經,因為後來她又再度被Don Givanni誘惑,真是腦波很弱。 in un batter d'occhio in un attimo, in un baleno in un battito di ciglia